陕煤集团黄陵二号煤矿:他用三十年奉献践行北移精神

时间:2018-12-11 17:03:22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煤集团黄陵二号煤矿:他用三十年奉献践行北移精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知来路方能识去处。


8872fd4781243d3efe16f780fc4ee26d.jpg

“走出去,意味着背井离乡,意味着踏向未知的远方,意味着无法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走出去,也许会失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敢闯,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2004年黄陵矿业二号煤矿开工建设,在此后的14年间,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北移”事业奋斗、献身的优秀榜样,他们有责任、有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身体力行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无声的榜样。

52岁的张宝印现任二号煤矿企管部的副部长,今年四月份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二号煤矿工作。“工作作风严谨、业务水平高、始终不断学习......”虽然来到新的岗位只有半年时间,但提起张部长,企管部的同事们各个都赞赏有加。

2003年9月,张宝印从陕煤建机电安装公司调入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期间15年的时间里,他亲眼见证了发电机组建设从两台15MW开始,到两台50MW,再到后来的两台300MW。在煤矸石发电公司完成从煤矿建设到发电厂建设的转变过程中,张宝印也从一个对电厂建设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对电厂建设了如指掌的行家里手。而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我刚调到电厂筹建处的时候,电厂还是两个基础坑,一个是主厂房基坑,一个是100M高的烟囱基坑。后来又相继建成了150M和210M高的烟囱。”回想起88年7月来到电厂时的情景,张宝印不禁感慨时光如梭。那时22岁的他刚从煤炭专业学校毕业,想都没想过自己能从事电厂建设,“我这人就是倔,越是没接触过的东西,越是要把他搞清楚、学明白。”初出茅庐的张宝印凭借着一股子血气方刚,白天紧罗密布地开展日常工作,晚上还自己给自己加班充电,“哪需要领导监督啊?学不会、搞不懂连饭都吃不下,加班加点就是家常便饭。”在全新的工作环境中,张宝印在陌生之余,感受到更多的是神秘以及新鲜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他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新业务。

“回想往事,最让我感动、难忘的还是曾经一起奋斗在岗位上的弟兄们。”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气温已经达到了-14℃ ,为了保证工期,西北电建四公司的工人们坚持在主厂房浇筑混凝土。2005年,为了保证#1锅炉安装完毕后的点火工作,筹建处的领导们带领着大伙人拉肩扛,将堆得跟小山似的劈柴搬进距离堆柴点一公里外的炉膛,期间很多人的手上、肩上都磨出了血泡,却一声不吭......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到最后,你会发现最难忘的永远是奋斗的过程。”一路走来,看着发电机组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张宝印感慨万千。

“在陕煤建、电厂工作了整整三十年,期间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这些财富激励我在工作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也是这些精神食粮为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不能因为业务知识欠缺而耽误工作;不能因为一时的安逸舒适而不求上进;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停止学习的步伐。这三个“不”是张宝印打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立下的规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知来路方能识去处。我们说“北移精神”,就是经常回到我们当初最苦最累最无助之际,静下心来看一看、想一想,从而不断校正人生的方向,汲取前行的力量;就是愿意坚守平凡,更愿意在平凡中追求非凡。一路走来,每一段经历在指引着张宝印的人生之路的同时,也为身边的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刘青 张天明)

编辑:任晓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