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深化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时间:2025-04-11 16:52:15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省深化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二、深化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应用效能陕西省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共多维度归集811万条涉农信用信息,2024年新增归集402万条信息,新增查询1.04万次,归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20.7万个,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陕西省聚焦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归集共享、深化信用应用、优化信用环境等多项举措,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累计评定信用农户63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覆盖率达100%,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782.7亿元,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一、强化系统建设,夯实信用信息基础

在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陕西省建立多层级工作机制。省分行召开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总结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总结通报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全省在延安、宝鸡、汉中等地建成10个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其中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涉农金融产品、政策及运营成效的专区化展示,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秦农银行成立由行长担任组长的西安市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80万农户信息采集工作,涵盖家庭基本情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160余项字段,完成数据归集、评级及统计全流程管理。省农村信用联社制定《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三年规划》,指导全省农合机构实现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全覆盖”、授信“能授尽授”,确保用信需求合理满足。农行陕西省分行出台《全面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标准。

二、深化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应用效能

陕西省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共多维度归集811万条涉农信用信息,2024年新增归集402万条信息,新增查询1.04万次,归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20.7万个,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创新搭建“裕农产业平台”,覆盖乳制品、畜禽肉类、蔬菜、水果等17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主体提供商贸、物流、资金一体化服务。农行陕西省分行开发“党建+金融+科技”信用村信用户综合服务平台,集成标识、采集、画像等六大功能,强化信用村信用户建设的信息技术支撑。省联社依托342个指标标签构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日均处理交易5000笔,应用于风险评估、差异化定价等场景。联合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形式多样的金融基础知识、信用知识宣传和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营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截至2024年末,累计创建信用村镇8028个,评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17.8万户,信用评定农户632万户。

三、拓展应用场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在陕西省分行的积极推动下,全省涉农金融机构对“信用户”“信用村”实施贷款额度提升、利率优惠(最高优惠170BP)、手续简化等激励政策。建设银行推出“陕链云贷”,累计为阳晨、石羊等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发放贷款1.62亿元;工商银行通过“种植e贷”在产业聚集区开展整村授信,首批发放贷款近300万元;西安银行创新“富平金柿贷”专项支持柿子产业发展;邮储银行上线“极速贷信用户”“产业贷”等产品;省农信社开发“e农贷”“秦e贷”等多样化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430.2亿元。协同机制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与100个县区党委、14888个村组党支部签订合作协议,组建“金融联络员、协办员、服务员”三支队伍,形成基层金融服务网络。

编辑:闫如钰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