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渐浓的古都西安,一场集聚硬科技资源、展示硬科技发展成果、促进硬科技交流合作的火热盛会——“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即将启幕。硬科技创新大会作为西安的一张靓丽名片,一路走来,见证着这座城市创新生态的逐步跃迁。
近年来,西安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精准匹配创新链与产业链需求,为硬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精准灌溉
铺就企业创新发展“高速路”
西安持续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首创多个“小切口”金融改革,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初步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全国首创技术交易信用贷,围绕技术合同构建新的融资场景,成功开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凭技融资”模式。
西安特来电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能源管理、智能检测平台等技术领域研究及产品生产,拥有员工200余人,获得国家专利89项、软件著作权10项。随着公司快速发展,市场开拓、研发等,对资金需求量急剧增加,因公司成立时间短,资产均以知识产权等轻资产为主,正常贷款中知识产权质押流程复杂、贷款周期长,此时正值西安市推出技术交易信用贷,该企业得知后抱着尝试态度申请,很快就获得贷款390万元,成为全市该政策首个受益企业。该笔贷款申请流程简便高效,实实在在给予了这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帮助。
西安象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相控阵雷达,应用于智慧高速城市道路智能信号灯控制、车路协同等领域。随着业务量增加急需补充流动资金,该公司以技术合同认定为切入点,通过全市技术交易信用贷款业务模式,成功在浦发银行速贷300万元。该笔贷款操作简单、无抵押、授信快,解决了该公司正在实施项目中下游供应商的货款支付问题,有效保证了项目按时交付。此外,该公司还可享受2%的贷款贴息,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2025年9月底,技术交易信用贷共签约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秦农银行等10家银行,累计推荐帮助390家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授信18.91亿元,帮助328家次企业获得贷款15.03亿元,每家企业平均458万元。
探索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拓宽科技企业凭技债券融资渠道。
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二级市场融资难的困扰,充分发挥科技企业技术交易活跃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2年底,西安市出台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试点政策,挖掘科技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技术合同应收账款”,将其作为底层资产,以国有融资平台优质信用为支撑,帮助企业凭“技”融资,化“技术流”为“现金流”。
2023年8月25日,秦创原—华鑫—西安高新区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储架发行,总规模5.27亿元,成为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开辟了一条凭技术合同为企业融资的新渠道。2024年3月、2025年3月,该项目在深交所成功发行了二期和三期,共计发行金额1.66亿元,票面利率3.5%,信用评级AAA,底层资产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数字产业、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55件核心技术专利及技术交易合同,共有2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分别获得最高1000万元、期限3年的流动资金支持,有效释放企业技术产权价值。
截至2025年9月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产品共帮助全市6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融资5.28亿元,其中22家企业已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先投后股,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初创企业保驾护航。
构建“项目无偿资助+标准化转股机制+金融保障支持措施+转股及退出奖励”协同联动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初创企业系统引入“股贷债保”多层次金融服务。
陕西龙麟纳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企业研发的纳米材料已应用于雷达、无人机、海底精密仪器等领域,并获得广泛好评。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展更多应用场景,通过“先投后股”获得首期140万元支持,帮助企业扩能增产、逐步降低单品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对标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实现长足发展。
2025年1月24日,陕西奥普数字医疗有限公司等17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支持企业,获得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拨付的首笔2240万元专项资金,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创新体制
让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精准适配
西安既关注精准输血支持单个企业,更注重强化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在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全链条服务上持续探索。
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作为创新“试验田”,重点关注初创期、成长期的硬科技企业;首单技术产权ABS的成功发行,为更多科技企业提供可借鉴复制的低成本融资路径;设立百亿元西安创新投资基金,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驱动新动能。AIC作为“耐心资本”正加速在西安布局。
2025年8月6日,西安市印发《科技金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60条适配措施、16条奖补内容,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组织地推动金融资源供给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适配、衔接互促。
在完善投资体系建设方面: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建立“政府—银行—AIC基金—项目”对接机制,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在提升科技信贷水平方面: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提升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能力,推广创新型金融产品,实现企业金融服务全覆盖。
在完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方面:筹建科技金融联盟、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以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助力科技企业梯次跃升。
随着西安科技金融生态的日益完善,这条坚实的“金融通道”必将催生越来越多的产业繁花。而这,正是西安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最大底气和可期未来。
编辑:闫如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