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并制定了不同学段劳动目标,让劳动教育在校园“硬”起来。据了解,西安高新区第三十小学在劳动教育上先行一步,结合“秦岭文化”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实践、探索,着力构建“食育文化”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新的举措,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取向。
快乐劳动美“食”每课
杨江红副校长说到,自2020年建校起,学校就着手建设食育课程以及食育坊。经过一年多的筹建,食育坊正式投入使用。在宽敞的食育工坊,压面机、石磨、菜板等厨具以及各式各样的调味品一应俱全。同时,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专职教师执教这门食育课程,每周开设一节食育课,确保学生有机会操作。
经过多半个学期的实践,孩子们已经学习到不少本领。比如摘菜,孩子们细心地将蔬菜一株株拿起,轻轻择掉发黄、有虫洞的叶子,接着有序地将择好的绿菜摆放整齐,一步步,一株株,有条不紊,颇有厨师的架势;比如果蔬拼盘,盘子摇身变作画板,各色的蔬菜水果现在化身五彩颜料,孩子们根据已有食材认真构思拼盘图案,然后拿起水果刀将西红柿变身为金鱼,芹菜叶变身为水草……不一会儿,一幅生动巧妙的“金鱼戏水”图“新鲜出炉”了。
“烹”然心动 小厨不小
“不对不对,和面要这样,手腕要使劲……”,看着同桌和面姿势不对,孩子们便亲身示范起来,俨然一个小师傅模样。
“虽然我们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但是有一些孩子平时在家就比较喜欢做菜,因此在食育课程中,他们会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指导同伴实践操作。”校办副主任郑武敏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被充分发挥,学生们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协同合作、创新思考的能力。
“悦品”秦岭 饮食文化
据记者了解,为了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该校结合“秦岭文化”校本课程中的物产秦岭课程,带领学生学习食物背后的文化故事。
“锅盔不仅名字气派,他的来历也充满了历史感。据说武周时期,大量官兵为武则天修建乾陵,因工程巨大,修陵人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没有时间吃饭……”秦岭文化艺术节活动周,孩子们自信、大方,将美食背后的故事向老师同学娓娓道来。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高新三十小紧扣新时代劳动教育主题,努力促使劳动教育与“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劳动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健体、润美,让学生手中有活,眼中有关,心中有爱。
编辑:小习
忒色 《生命之重》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陕西省艺术创作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由陕歌一级编导张严携陕歌青年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历时一年精心打磨而出 2023-06-07
忒色 自2021年以来,项目在耀州区小丘镇、关庄镇、石柱镇等多个苹果主产区开展,已针对“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完成了23场培训课程,参与人数达到1600余人,有效解决当地村民的种植难题
2023-06-05忒色 5月31日至6月7日,陶浒《老城记忆》水彩画·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重现西安这座古城的过往与记忆细节,用艺术作品唤醒城市记忆 2023-06-01
忒色 5月22日,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西安外事学院的“天子长安”编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编钟(编钟数量)称号 2023-05-23
忒色 作为古都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2023-05-23
忒色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秦岭腹地的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兰科植物——绿花杓兰 2023-05-16
忒色 每一个路名都是一段历史芦荡巷最早叫卢进士巷除了仓颉巷、造字台巷之外,西安还有很多路名是和人物有关 2023-05-16
忒色 2023-05-11
忒色 另外,临潼区全区共有61棵皂角古树,主要分布在仁宗、穆寨、小金、骊山、斜口、新丰等街办,其中一级保护10棵,二级保护16棵,三级保护35棵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