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开工动员会在西安市鄠邑区召开,省长赵一德出席并宣布开工。引汉济渭人全面加快输配水工程建设,为陕西乃至国家水网建设贡献着新时代的担当。
2013年7月31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工程建设管理跑出了加速度。2014年9月,引汉济渭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5年4月,引汉济渭初步设计报告获得水利部批复,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全面进入了快车道。
2015年8月11日,秦岭输水5号洞与6号洞实现贯通
2013年8月,秦岭输水1号洞与2号洞实现主洞精准贯通,这是省引汉济渭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份收获。随后的8年里,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势如破竹,捷报频传。秦岭输水隧洞经过11次分段贯通后,两台TBM正在秦岭地下1900米深处,相向决战最后1.2公里,预计2022年将全线贯通,具备先期向西安供水条件。
2014年元宵。子午河畔的一声炮响,拉开了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建设的序幕。经过7年的艰苦奋战,三河口水利枢纽供水发电准备工作全面就绪。
2015年9月,在一片绿水青山间,引汉济渭人开路架桥,展开了黄金峡水利枢纽建设。2020年 11月,黄金峡大坝成功实现汉江截流,左右岸开始同步浇筑,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2013年12月,《引汉济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批复。引汉济渭人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被环保部誉为“亚洲最高标准”的黄金峡鱼类增殖站
在黑河上游施工区建设的“高效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处理”工艺的环保设施,处理后施工排水达到二类水质;集生态养殖、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为一体、“亚洲最高标准”黄金峡鱼类增殖站建成运行;子午梅苑140余种梅花在寒冬中次第盛开,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的同时,正在带动库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省引汉济渭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小洲检查秦岭输水隧洞建设
秦岭输水隧洞建设中岩爆、硬岩、软岩大变形、高温湿等地质灾害在频繁叠加发生,院士专家评价建设难度世界罕见。引汉济渭人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利用科技力量助力工程建设。
“引汉济渭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建立,陈祖煜、何满潮、王浩、张建民等院士专家深入一线把脉问诊,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国内顶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110余项科研攻关,参编主编各级标准规范8项,发表学术论文500 余篇,秦岭输水隧洞岩爆预报准确率超过86%,走在了世界前列。承担的《大型复杂跨流域调水工程预报调配关键技术研究》等成果喜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12月,全国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创新示范活动在引汉济渭现场举行,水利部蒋旭光副部长高度评价引汉济渭“为水利建设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成功的、可借鉴的经验”。
在三河口水利枢纽建立的全国首例“1+10”全生命周期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无人驾驶碾压、无人摊铺”智能筑坝技术首创水利智能建造先河,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成为全国首个全数字化设计水利工程。以“工程安全、调水安全、水质安全”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目标,瞄准水源安全调度管理,加快智慧引汉济渭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三河口移民区新貌
宁陕梅子镇的杨振森在三河口水库建设伊始,便第一个带头搬家,住进了三层小洋房。“土坯房子,下雨天常常漏水,家里的盆盆罐罐都用上了。现在住上200多平米的房子,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出行都非常方便。”杨振森感慨地说,日子与原来相比,确实是今非昔比。
移民安置工作不是简单的搬家,更是生产生活的重建和情感的重塑。“吃水不忘掘井人”,引汉济渭人以有土安置为基础,积极引导帮扶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库区经济发展。默默无闻的大河坝小镇餐饮、住宿、特色农业等产业蓬勃发展,日益热闹。秦岭深处梅子集镇整体搬迁,卫生、教育、医疗、交通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凤茶园、天麻、蜂蜜等特色产业改变了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生凤村顺利实现脱贫。未来,库区移民将会分享到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带来的更多红利,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21年引汉济渭工程调度指挥中心建成投入试运行
回望8年创业成长之路,从户县余下镇三层宾馆里点燃希望的火种,到浐河边的引汉济渭工程调度管理中心,引汉济渭人以更加坚定的前进脚步、更加坚强的奋斗意志,深刻践行敬业、创新、严谨、感恩、包容的引汉济渭精神,聚焦优化主业,布局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网络信息、水文化科技等产业发展,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全省水利文明单位”、国资委“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八载春秋,引汉济渭人不负时代重托,全面奏响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建设的冲锋号,力争2022年实现向西安市先期供水,“十四五”末具备10亿立方米供水能力,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强的水资源保障。(通讯员 刘正根)
编辑:王潇涵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