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产业快速成长,科技成果逐一落地,产业链条化、集群化脚步不断加快……今年下半年以来,航天基地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依托区域得天独厚的航天科技优势,结合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及信息服务重点产业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推进“两链”深度融合。
航天基地以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支持航天基地建设先进计算产业园、荣耀科技园,航天基地入列西安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
专注核心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丰富的科技资源、肥沃的产业土壤,催生各个行业的翘楚。9月,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航天基地11家在孵企业斩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11月,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项目“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公司的“卫星式柔版印刷技术”在国内打破欧美高端设备垄断局面,并首创了纸箱面纸印刷预印新方式。
除此之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突破了航天液体动力领域3D打印全流程技术,其研制的氢液化系统填补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氢规模化生产方面的空白。一个个沉甸甸的奖项的背后,彰显着航天基地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可喜成绩。
目前,航天基地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1个。为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航天基地举办产学研金对接活动11场,参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4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30家,加快构建一条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孵化培育、再到产业化的科创体系链条。
航天基地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契机,挖掘新的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和成果信息,对接高校科研团队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和工艺难题,或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及产业化项目。同时,也将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发展等角度对辖区内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服务,充分发挥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引领作用,以创新力量驱动航天基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两链”互动融合
夯实“3+3+2”产业体系根基
在“3+3+2”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下,航天基地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多举措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不断扩大规模打造产业发展集群。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发展,充分发挥稳定器、基本盘的作用。积极发挥“链长制”作用,培育航天产业链、航空与无人机产业链等13条重点产业链。通过“链长制”统筹区内外产业链配套企业资源,确保供应链、采购链、生产链闭环运作,为企业稳定生产保驾护航。
在航天基地,探索宇宙星河的航天人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六院、航天九院等10个“国家队”及星际荣耀、银河航天等4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聚集于此,产业聚集效果初显,产业航天未来可期;依托隆基股份等龙头企业,航天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迈开步伐,着眼新能源新材料,正积极描绘“碳中和”发展宏图。
结合新材料产业链延伸,航天基地规划构建以轨道交通装备为主、以专用通用装备为辅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格局,以“航天标准”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为主的卫星应用方面,航天基地已培育大批技术源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完善了航天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链。
作为航天基地数字经济标杆企业之一的华为云(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充分结合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移动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为航天基地区内及西安市的企业、孵化器、创客空间、行政事业单位等提供5G+云+AI的资源及能力,协助打造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带动区域新经济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华为云技术不仅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活方面(如垃圾分类),还带来了产业结构、产业模式的改变,甚至创造出诸多新兴业态。
加快建设 扩大载体
十个科技产业园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今年来,航天基地持续搭建产业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空间体系,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平台。目前,十个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航天基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孕育新动能。
为积极融入秦创原,潜心打造叫得响的产业园区,航天基地以高水平园区建设谋划招引更多示范性项目,吸引科创领域资源、人才、平台等要素聚集。今年9月,召开了招商引资、创新发展及“十个园区”工作专题会议,分别与“十个园区”建设方签订《2021年航天基地“十个园区”建设进度目标责任书》。会议要求各建设单位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十个园区”相关18栋研发大楼和垂直厂房主体封顶工作。
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将瞄准产业定位,坚持“一园一主题,园园有特色”,通过高端技术、高端项目、高端人才的聚集,加快“两链”融合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创新动能,充分发挥航天基地对西安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的重要支撑作用。
作为航天基地十个科技产业园区中建设进度较快的项目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围绕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软件研发等行业方向进行布局,建成后将成为集现代化、智慧化、人性化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产业园区;数据应用产业园是航天基地践行国家政策、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5G产业发展诉求,积极布局5G数据应用的关键内容,未来将主要开展5G应用场景环境打造,聚焦5G+视讯产业、5G+智能制造细分产业领域,助力区域打造智能化高地。
建设“硬环境”,打造“软环境”,航天基地聚力发展,助推招商成果不断落地,主动出击、创新模式,通过主动拜访、龙头带动、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瞄准新兴产业招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优质招商成果助推十个科技产业园区更好发展。
编辑:丁婉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
忒色 本报讯(记者 王战荣 阮班慧)鼓乐齐鸣,朱门开启,7对“新人”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踩着大红色的地毯款款而来,跨马鞍、合卺礼、共结镜钮……8月22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一场唐宫婚典在中国知名爱情地标景区华清宫内隆重上演,给上万名游客带来了非凡体验 2023-08-23
忒色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说,西安市民青睐宝鸡“微度假”,更加证明宝鸡联合西安开展“共建西宝一体化大旅游圈”系列活动的必要性 2023-08-18
忒色 市民在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阅读书籍 记者 郝钟毓 摄 本报讯(记者 高乐)通顶书柜熠熠生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8月17日,记者获悉,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将采用“以需设藏”馆藏建设模式,通过全面了解读者需求,不断丰富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2023-08-18
忒色 东北城角登城点开放时间为8时至20时,广大市民及游客可以在游览皇城坊历史文化街区之余,在检票口直接购票,或微信搜索“西安城墙景区”小程序进行线上购票 2023-08-14
忒色 7月28日,高端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新品首发来到西安太白之巅,将洗烘一体机、扫拖机器人两大产品融合升级,发布新品——COLMO双洗站,创造出目前家电行业从未有过的新形态、新物种。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