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静悄悄。往年的双十一,各个电商平台、各大品牌都会发布各种红底白字的战报刷屏,会不断滚动发布最新战绩。今年的双十一,各大电商没有公布实时成交额,也没有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成交额突破多少亿”的“喜报”。
从实际数据看,今年的“双十一”成交额仍旧实现了增长,但增速放缓。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全网交易额同比增速仅为12.2%,这是12年来最低增速。从包裹数量上看,双十一当天全网包裹数仅为11.58亿个,勉强高于2016年。
双十一不再只有1天
但无论如何,回顾过去,双十一从一个不起眼的“光棍节”,摇身一变成为人尽皆知的“购物狂欢节”,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在2009年的第一次双11中,参与平台的品牌方不足30个,销售额仅5200万。如今,双十一有25万个品牌参与,全网销售超万亿。12年间,双十一销量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10%。这是一部中国电商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经济的发展史。
正如中国经济走入新常态,如今,电商的发展路径也不再是单一的增长,而是在结构、场景上深化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
销售路径在改变。双十一战线在拉长。今年的双十一,不再局限于一天,已经从一个仅为1天的电商购物节,变成了如今持续近1个月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型零售活动。
销售的方式也在变。电商直播,继续发力为双十一业绩攀升立下大功。10月20日当天,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交易额再创新高,两人在一天之内的销售额就分别达到106.5亿元、82.5亿元,跑赢了超过4000家中国上市公司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各种新型电商平台也在兴起。淘宝之外,拼多多、唯品会等新电商全品类平台也在兴起。除了这类全品类平台,移动社交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视频网也在涉足电商。电商这个概念,正在变得多元化、多场景化。
场景在变,新的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出现。“双十一”期间,农村电商继续发展,农产品上行和网货下乡,成为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在其“农地云拼”的体系下,正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让偏远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的流通模式限制,从产地直连餐桌,助力乡村振兴。
国潮品牌强力回归
农产品之外,国货也成为新的电商热点。如今,90后、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的重要群体。12年前,他们还是学生,如今已经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某种程度上,这一代年轻人可以说是伴随双十一成长起来的一代。
这十二年中,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与国家实力,自然会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家国认同,他们更愿意支持国产品牌。根据《2021中国消费者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的数据,00后和10后对于日后要增加购买国货品牌的意愿要高于90后群体,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国货质量,认可国货的精神内涵,国货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在今年的双十一中,回春堂黑芝麻丸、回力鞋、鸿星尔克、李宁等国潮品牌表现亮眼。
年轻的消费者的这种选择,不仅仅是出于家国情怀,也因为他们变得更加理性。
根据《2021中国消费者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消费者观念中,“讲究性价比、理性节制”和“享受乐趣和个性,注重情感联结和品质细节”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两个观念,分别有45%和31%的人对此观念表示认可。
这并不是两个矛盾的观点。而是一个人根据不同消费需求、消费场景的理性选择。如今,老人节约、年轻人浪费的刻板印象已经过时,在拼多多上,喜欢拼团的新青年,已经成为高活跃度群体,平均每月使用拼多多达89次。这种理性消费观之下,国货更具有性价比的优点,就会吸引他们。
也正是基于这种理性消费主义,来自豆瓣的“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近30万成员表示,对双十一集中购物“兴趣不大”。
新型电商平台也在不断构建适应这一代新消费者的新型消费场景、消费品牌、满足青年的家国认同感与理性消费观。比如,今年双十一期间,拼多多就携手百余家优质国货及农产品品牌,展开促销活动。反过来,国货认同感与理性的消费观,也影响到这一代消费者对平台的选择,在目前三大电商平台中,拼多多的年轻人比例是最高的,其中95后用户比例达到了32%。
节约,因为经济发展了
其实,年轻人的这种改变,并不是因为经济停滞,恰好相反,是因为经济在发展。
对促销的敏感,本质上是对价格的敏感,因此,才愿意花时间熬夜、看直播,就为获得一个更优惠的价格。而随着收入的增加,这种行为变得没有必要,双十一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
经济发展,还带来了人们对于自身定位需求的不断上移。
一个月收入只有4000元的年轻人,买一双800元的耐克鞋,是一种对自身的定位需求。但一个年收入4万元的年轻人,却可能只去买一双100的鸿星尔克,因为他要存钱买一辆40万的车。这自然会呈现出“理性消费”与“享乐消费”共存的局面。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复合的消费结构。同一个群体,乃至同一个人,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一个上中产买了1000万的房子,一个中产买了辆50万的车,一个小白领买了一个1万元的苹果手机,当他们进行这类“享乐型消费”的时候,在另一些时候,就会倾向“理性消费”。
这就是双十一中,以小见大,一滴水见太阳的关于中国经济的故事。电商、双十一,这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一部具体而微,以小见大的中国经济发展史。当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各种新场景、新平台涌现,让“双11”呈现出新的特点,而这背后,是中国人追求幸福的心愿与努力。
编辑:任晓彤
忒色 通讯员 贾智炜摄10月1日,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内,一对母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2023-10-02
忒色 00—18 2023-09-27
忒色 王赛时表示,酒鬼酒馥郁香,综合了中国白酒所有的工艺特点,集众长于一身,复杂的工艺造就了酒鬼酒的独特风味,攀登中国白酒最高峰 2023-09-27
忒色 在碑林区友谊东路某蛋糕店内,记者发现了一款油泼辣子口味的月饼 2023-09-27
忒色 伴随“汉服热”,今年22岁的玉山加入了跟拍摄影师的大军 2023-09-27
忒色 “下一步,西安市将持续在升级硬件设施、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下功夫,不断优化特色街区的购物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2023-09-25
忒色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大明宫遗址以唐风文化为根基,创造性地加入青春潮流动力,并通过沉浸式游园、体验式华服展演、创新性场景穿越、多业态文化跨界等方式,诠释‘千年国风赏’‘盛唐花月宴’‘非遗文化展’等内容,让唐宫‘活’起来 2023-09-25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